三菱厌氧包(AnaeroPack™系列)作为实验室厌氧微生物培养的核心耗材,凭借“无需加水、无需催化剂”的便捷性,通过化学反应快速构建无氧环境(30分钟内氧气浓度降至0%,同步产生约21%CO₂),广泛适配临床微生物检测、环境菌种分离等场景。其“三步法”操作流程围绕“安全取袋-快速密封-规范培养”设计,兼顾效率与精度,具体操作指南如下:
一、第一步:备样取袋——基础准备与规范操作
此步骤核心是确保厌氧包未接触空气前保持活性,避免提前反应影响效果,需把控“选型-拆封-取袋”三个关键动作:
适配选型:根据培养罐容积选择对应规格厌氧包,标准2.5L培养罐匹配1袋AnaeroPack™-Anaero,3.5L罐需2袋,7.0L罐需4袋;若培养微需氧或嗜二氧化碳菌种,需对应选用AnaeroPack™-Microaero或AnaeroPack™-CO₂型号。同时检查铝塑包装完整性,若出现破损漏气则需废弃,避免失效产品影响培养。
精准拆封:用剪刀沿铝塑包装上侧预设线剪开,动作需快速平稳,避免剪刀划破内部纸袋。包装剪开后立即取出纸袋,严禁打开纸袋——纸袋内的化学试剂(如氢硼化物、碳酸盐复合物)为密封状态,打开会导致试剂受潮失效,无法完成产气反应。
样品前置:取袋前需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平板放入密封罐,平板堆叠高度不超过罐容积的2/3,预留足够空间供气体均匀扩散。若培养厌氧菌菌落计数,建议将平板倒置放置,防止冷凝水影响菌落形态。
二、第二步:密封启动——快速操作与环境构建
此步骤是厌氧环境形成的关键,核心是“极速密封”,利用
三菱厌氧包接触空气后的即时反应特性构建无氧体系:
即时入罐:取出纸袋后10秒内放入密封罐,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提前产气。若使用多袋厌氧包,需将其分散平铺在罐底或罐壁两侧,禁止叠放——叠放会导致局部反应热量积聚,影响产气均匀性,甚至降低氧气吸收效率。
密封检查:放入纸袋后立即盖紧密封罐盖,旋转罐盖至听到“咔嗒”锁止声,确保密封圈贴合罐口。可通过“按压罐盖测试”验证密封性:轻压罐盖无明显松动,松手后无气流声,即说明密封合格,防止外界空气渗入破坏厌氧环境。
反应启动:密封后厌氧包自动启动反应,通过内部化学试剂吸收罐内氧气,同步生成CO₂,无需额外添加水或催化剂。此时罐体会轻微发热(正常反应放热),属正常现象,可放置于室温环境等待30分钟,待反应完成后再移入培养箱。

三、第三步:培养废弃——规范培养与安全处理
此步骤聚焦“环境控制-过程观察-废弃处理”,保障培养效果与操作安全:
恒温培养:将密封罐放入培养箱,设置温度需≤45℃,超出此范围会导致厌氧包试剂失效,同时影响微生物生长活性。培养期间可通过透明罐壁观察菌落生长情况,无需打开罐盖——密封状态下环境可稳定维持整个培养周期,打开会破坏无氧条件。
效果验证:若需确认厌氧环境是否达标,可在罐内放置taptap下截(如美蓝指示管),若指示剂由蓝色变为无色,说明氧气已去除,可正常培养;若仍为蓝色,需检查密封是否失效或厌氧包是否过期。
安全废弃:培养结束后,先将密封罐置于通风处冷却30分钟,待厌氧包降温后再取出——反应残留的化学试剂可能持续放热,高温状态丢弃易引发风险。取出的废袋需单独丢弃,禁止与易燃物混放,避免残余试剂发生意外反应。
关键注意事项与场景适配
储藏要求:未使用的厌氧包需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,避免阳光直射与潮湿环境,铝塑袋右下角印有失效期,需在有效期内使用,过期产品产气效率会下降50%以上。
特殊场景:野外采样或现场检测时,可搭配三菱密封袋替代培养罐,操作流程不变,密封袋透明特性便于现场观察,且重量仅为培养罐的1/10,便携性更强。
常见误区:禁止将不同型号厌氧包混合使用(如厌氧型与微需氧型),会导致气体浓度紊乱;多袋使用时若空间有限,可借助隔板分隔,确保每袋均能充分接触空气完成反应。
通过“备样取袋-密封启动-培养废弃”三步操作,三菱厌氧包可快速构建稳定厌氧环境,操作耗时仅需2分钟,相比传统厌氧培养箱成本降低60%,且能避免危险气体使用风险,成为中小实验室厌氧培养的优选方案。